“现在上下班轻松多了,再也不像以前上下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,感谢公司为职工又做了一件实事!”一平硐矿104队职工陈建军在谈新年感想时深有感慨地说。
日前,一平硐煤矿25采区吊挂人车正式运行,填写了一平硐矿无吊挂人车的历史空白。人车运输道内,设备摆放整齐有序,制度规程牌板齐全,物件标识清晰,成了该公司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活力的一道靓丽风景。施工过程,凸显了“书记联项目、党员先锋行”活动的强大动能,彰显了党员干部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流砥柱的先锋作用。
书记挂帅抓推进
一平硐矿25采区人行下山吊挂人车的安装,是金竹山公司的民心工程,也是该公司党委书记康南松“书记联项目”的重点工程之一。该吊挂人车是一平硐首次采用湘煤立达的产品,吨位重、架体长、零部件多,调整支架困难,运输线路长,需经人行下山三个车场,下山距离长达320多米。当一桩桩、一件件不利条件摆在面前时,施工单位对能否按期完成工作目标心里也打了一个问号。项目启动后,康书记隔三差五都会到吊挂人车施工现场看一看,听取工人师傅的意见。协调机电队技术骨干到兄弟单位学习,还安排经验丰富的行家来现场指导,为吊挂人车顺利安装奠定了基础。
支部管理保安全
一平硐机电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,制定了详细的设备运输、安装等安全技术措施,并提前组织职工进行了系统学习,同时采用倒排工期、逐项细化、分解落实等措施,确保施工进度。队党支部坚持每天召开调度协调会,了解当天工作进度,安排布置第二天工作,编订了安装进度时间表,要求值班人员和跟班人员必须汇报清楚当天的工作进展情况、存在问题及第二天工作安排,并详细记录。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带班、跟班制度,严格监督,科学调度,狠抓机械拆解入井、组装运输以及人车安装等重点环节;跟班人员和班组长现场紧盯运输、安装等重要环节,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的现场安全管理,加大现场隐患排查力度,狠反“三违”,确保安装过程中的现场安全。
井下安装现场的情况多变,需要请示解决的问题有很多,有时一个小问题不能及时确定解决方案的话,就有可能酿成大危险。项目施工负责人、机电科主管陆文政作为共产党员,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,盯守现场,不管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,井下出现棘手问题,他总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并迅速做出正确决策。有时深更半夜两点多钟了,他还在与机电队队长王铁钉交流方案,布置第二天工作。
干群齐心赶进度
“不等不靠,积极主动”,这是机电队党支部书记吕志国的座右铭。当横梁安装从最初的每班10多架,逐渐增加到每班20多架后,吕志国敏锐地发现零部件供应偶尔出现了延迟现象,他觉察到这是一个对工作不利的信号,一旦供应出了问题,所有的工作都将被动,他积极向矿领导汇报,相关单位加快加工力度,许多配件上午在机厂加工,下午就要刷漆,傍晚漆未干就要运送井下,确保了井下安装工作不间断。
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,机电队全体干部职工火力全开,发扬不怕苦、不怕累连轴转的精神,钉钉子一样全部奋斗在安装现场。无论溜子排,还是管子排成员,都积极响应共产党员“关键时刻看担当”的号召,充实到井下安装工作中去。一个大雨倾盆的傍晚,刚下井出来的支部书记吕志国突然接到机电矿长的电话,要求把加工好的吊挂横梁赶紧运往井下。当时职工已下班回家了,他赶紧打电话喊来机电队的党员干部,冒着大雨加班。干部带了头,职工有劲头。进入安装冲刺阶段,机电队既要维护矿井日常生产,又要抓紧专项施工,党员个个主动放弃休息日,加班加点,誓要把25采区吊挂人车高效率、高质量、高标准如期完成。
党员示范造精品
安装小组制定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措施,落实班组长现场管控责任,强化精品意识,夯实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。在安装上车场主吊挂梁时,共产党员陆文政发现起吊孔不合格,深度只有800毫米至1000毫米,按要求需1600毫米,达不到起吊要求。巷道宽度只有3200毫米,要求应达到3800毫米至4500毫米。为了赶工期,有些职工说只差一点点不要紧。但陆文政不为所动,坚决要求采区重新打孔、扩刷巷道,达到标准后方可下步施工。党支部带领施工人员认真执行“精益求精”的工作理念,牢固树立“一次做对、一次做精”的工作思路,坚持从细节抓起,小到螺丝的紧固、墙架位置及高度的统一,大到横梁吊挂、钢绳平直、电缆齐整均严格考核。从工作程序的点点滴滴做起,无论是设备安装作业,还是更换零部件均制定专项措施,确保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管理落实在现场的各个环节、各道工序和每个人的实际操作之中。
责编:张晴
来源:湘煤集团